2. 南开大学陈志刚、许京军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实现了非线性对宇称时间对称性和非厄米拓扑态的调控
8.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杨昌喜课题组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肖晓晟课题组合作,证实了大模间色散下的时空锁模
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肖淑敏微纳光子学实验室设计并制备了近红外生物成像窗口的高效宽带消色差超构透镜
10.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及合作者预言并证实了受激声子极化激元,实现了太赫兹波巨非线性效应
2. 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团队与多家科研和产业单位基于形态学分级结构设计了辐射降温光学超材料织物
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
1. 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实验上验证并测量了激光-束流在二极磁场的能量交换
2. 北京大学马仁敏团队实现了基于莫尔超晶格纳米结构的魔角激光器
3. 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张勤远教授团队等提出了基于镱亚晶格的多光子上转换发光
4. 北京大学刘运全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强激光场中光子轨道自旋耦合的探测和操控
6. 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提出并构建了大规模可重构光电智能衍射计算处理器
7. 上海交通大学李良教授与意大利米兰-比科卡大学BROVELLI SERGIO教授团队等合作,实现环境温度处于100℃范围内量子点荧光性能近乎零“热猝灭”,所制备的LED电致发光器件也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
8. 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等提出并发展了瑞利散射圆二色性技术,实现了单根碳纳米管的完整结构
4. 福州大学杨黄浩/陈秋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等实现了高分辨X射线发光扩展成像技术
5. 电子科技大学张雅鑫教授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冯志红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实现了太赫兹片上可编码超构调控芯片
6. 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周欢萍特聘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开发了钙钛矿薄膜加工的关键技术,制备了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及光伏器件
7. 清华大学鲁巍教授团队等实现了从传统直线加速器到激光尾波加速器的高效率外注入级联加速
8. 厦门大学聂立铭教授团队等运用光声成像技术,研制了具有脂质代谢药物,发展了光声技术监测脂肪组织脂质、血红蛋白代谢变化评估肥胖疗效的新方法
9. 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团队合作,通过有机小分子表面配位实现了稀土纳米颗粒表面的巨大发光增强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