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伟大水利工程之一——京杭大运河,北起今北京通州,南至今浙江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通航运河。
大运河在
历史
上曾有三次较大的开凿工程。第一次开凿工程完成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当时吴国在今江苏扬州附近修建了一条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叫做“邗沟”,长达一百五十公里。第二次开凿工程是隋炀帝在位时,于605年至610年(大业元年至六年)之间进行的。
隋朝统一全国后,急待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但陆路运输工具简单,运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决定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同时隋炀帝也怀有乘船到南方游玩享乐的个人目的。
隋朝开凿大运河,工程分为四段进行:
一、修建通济渠:605年,隋炀帝征发江南、淮北一百多万民工,在北方修建通济渠,从洛阳西面的西苑通到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洛水。黄河、淮水。
二、修建山阳渎(沟渠、水道):自山阳引淮水至江都(今江苏扬州)的水道,即是春秋末期吴国开凿的邗沟旧道。隋文帝于587年曾在此基础上修建山阳渎,605年隋炀帝征发淮南十几万人民,对山阳渎进行疏通,扩大。
三、修建永济渠:608年,隋炀帝又征发河北民工一百多万,修永济渠,引泌水南通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
四、修建江南河:610年,在长江以南修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到钱塘江边的余抗(今浙江杭州)。这样,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大运河的全部工程。
隋朝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它北起涿郡,南迭余杭,贯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全长二千七百多公里,水面宽30-7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由大运河运到北方的粮食,唐代每年在二百万石以上,到了宋代,每年增加到七百万石。大运河对巩固我国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