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历史研究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28 22:48:35
历史上常见顾命大臣这个词,那么,顾命大臣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顾命大臣,就是皇帝在临终之前,亲自挑选任命的辅佐不能亲政的小皇帝的臣子。这些人通常都是德高望重、出类拔萃、忠心耿耿的重臣。古代被挑选为顾命大臣的官员,领着先皇的遗命,代替小皇帝打理朝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凡事有利自有弊,顾命大臣的无限风光背后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以南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托付的顾命大臣为例。刘裕在临终前,任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为顾命大臣,嘱托他们辅佐少帝义符。刚开始的两年里,少帝年幼,几位顾命大臣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指导,可以代为治理朝政。可是,随着少帝逐渐长大,几位顾命大臣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小。于是,几人联合废了少帝义符。随后,立宋武帝第三个儿子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第二年,这几位顾命大臣奉表归政,文帝亲政。第三年,亲政后的文帝就先后诛杀了这几位顾命大臣。
顾命大臣为什么要废掉先帝所立的皇帝,去立一个新的皇帝?为什么被立的皇帝最终却又将把自己扶正的顾命大臣赶尽杀绝?像南朝这样的例子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其中有多层原因。
首先,顾命大臣本为先帝选出的忠心为国的大臣,多德高望重,为人耿直。由于古代封建思想的灌输,多数幼帝在小的时候因为是太子,很少有人敢管教他们。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他们无法无天的品性。小的时候不参政,这样的品性不会影响到国家的利益。但随着年龄增长,顽劣的品性自然会影响到国家的治理。顾命大臣这时候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就会废旧立新。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顾命大臣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后,当小皇帝长大要亲政时便不想让出手中大权,于是就设计陷害幼帝,再重新立一位年龄小的傀儡皇帝,使自己得以继续把持朝政。
可是,为什么被顾命大臣们立的新皇帝往往会反过来杀掉他们呢?第一,新立的皇帝虽然很感谢顾命大臣给了他们当一朝天子的机会,但前面一个皇帝被废或被杀对新帝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新帝为了防止顾命大臣以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就先下手为强,杀了这些权臣,一来可以替曾经受制于顾命大臣的臣子出口气以笼络人心,二来可以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所以,千百年来的顾命大臣虽然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背地里要承担的风险更大,这一点是很多人都看不到的。一句“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就贴切地概括了顾命大臣的命运,是悲惨还是风光,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