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题:民俗文化 文章来源: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4-10 21:20:28
清明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二月底三月初)。清明有两个意思:
一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这时天气已经暖和,小麦开始拔节,玉米、谷子等开始播种。
二是祭扫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介子推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在别国流浪19年,重耳回国即位后忘记给介子推加官晋爵。介子推不在乎这些,便和老母隐居到绵山。晋文公想起此事,亲自来绵山请他出山。介子推拒不出山,晋文公便放火烧山,想用此法逼他出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山里也没出来。
后人为纪念他们母子,便在他们被烧死的日子,禁止用火,人吃生食——寒食。过罢寒食一两天,就是清明节。这是祭奠亡灵、祭扫坟墓的日子。
河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河北农村,人们要上坟烧纸,上供品、酹酒,还要用土添高坟堆。旧时家族人等上坟后要聚在一起吃一顿中午饭,有的地方称此为“吃会”。清明时节也是人们在春光明媚的天地里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在唐山农村,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上坟和躲清明。清明节这天天刚亮人们就起来,带着工具去祖坟地添坟上土、烧纸祭祀,以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汉族的祭祀活动是在亲人的坟前焚烧纸钱后,在坟的顶端压纸。满族的祭祀则是采用插柳枝的方式。在满族信仰萨满教传说中,柳是人类的祖先,人是柳的子孙后代,在清明节时往坟上插柳枝祭祀,表示不忘先祖的意思。
躲清明的习俗流行于河北北部。清明这天,新媳妇要回娘家上坟,表示做女儿的出嫁不忘亲人。
,清明节成了祭扫公墓、缅怀先烈、对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时机。